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作為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國家農業產業園的建設愈發重要。我國自2017年提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來,連續5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對農業產業園的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截至目前,共開展創建188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將15家省級產業園納入國家產業園創建管理體系,其中87家獲得了認定,示范帶動各地創建了一大批產業基地和省、市、縣農業產業園,有效促進了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聚集,以園區化推動現代化的農業新發展格局初步建立。
國家農業產業園已成為下一步我國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但在長期以來農業農村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滯后等現實條件的影響下,各地在園區的具體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在設計規劃、產業選擇、政策支持、科技創新以及參與主體等方面存在著不足,與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必須嚴格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及“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有關農業產業園發展的各項要求,解決好園區發展的難點與痛點,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建設農業產業園應將規劃作為切入點。園區布局應立足縣域,選擇在區位優勢較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幾個鄉鎮開展,確保能夠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發展布局要從園區實際情況出發,積極制定短期發展目標與中長期發展規劃,做到產業布局科學合理,并且與其他發展規劃有效銜接。創新園區管理機制,提高管理效率與服務能力,地方政府要優先處理涉及園區發展的重大事項,做到管理運行高效,組織實施有力,嚴格落實園區發展規劃。
建設農業產業園應將主導產業作為關鍵點。產業園要充分把握自身優勢,堅持“差異性競爭、錯位式發展”的原則,選擇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優質農業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圍繞主導產業深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產業鏈盡可能延伸拓展,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建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推動園區內各生產經營主體按標生產,提高農產品品質,培育農業產業標準“領跑者”,打造知名產業品牌。例如,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立足當地優勢打造泡菜產業,園區內實現了蔬菜生產、泡菜加工與銷售的有機融合,“東坡泡菜”已成為當地一項重要的產業品牌。
建設農業產業園應將政策扶持作為支撐點。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引導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的投入。鼓勵各金融機構開展面向產業園的金融產品創新,為園區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服務。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并完善相關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加強與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的相互合作,重點培養園區所需的各類人才。園區所在地方政府要做好水、電、路、訊、網等重點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園區發展條件,為園區發展打好基礎。
建設農業產業園應將科學技術作為著力點。積極開展各項農業科技研發,提高園區的生產效率與效益。做好農業科技知識的推廣服務,加強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和示范推廣,提高園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動加工技術創新、加工裝備創制,提高加工剩余物的資源化利用水平,促進園區農產品加工業提檔升級。利用信息技術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簡化銷售環節,同時加強在倉儲、保鮮、包裝、物流等環節的技術應用,延長供應時間、減少產后損失。例如,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立足獨特的制種產業資源稟賦,強化科技投入,打造種子科研中心,建立了數據中心、智慧展廳、實驗檢測等多功能科技研發平臺,已成為我國一流的種業基地。
建設農業產業園應將多方參與作為落腳點。政府部門牽頭抓總、統籌協調,負責為園區建設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條件,加強對園區內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養。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創業主體,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園區發展建設和收益分配的大多數,動員廣大農戶返鄉創業、為農服務。要引導全社會廣泛關注、共同支持,為園區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推動形成政府部門指導、龍頭企業主導、廣大農戶參與、社會各界支持的園區發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