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rigjwwe9r1EC_ArticleContent:Content 本網訊(通訊員 邊文海 譚發升)22年的堅強守望,荒涼的原野成長為綠蔭,漂泊的鳥兒有了愛巢,曾經貧瘠的土地育出多彩的產業。
巴東縣國土總面積3353.6平方公里,治理前,全縣水土流失面積2196.61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65.5%。1989年,巴東縣被列為全國“長江流域治理工程”(以下簡稱“長治”工程)重點縣,從此,巴東縣踏上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快車道”。22年來,巴東縣共治理長江水系的神農溪、清江、東瀼河、萬福河等54條流域,綜合治理面積1188平方公里。“長治”工程為巴東建造秀美山川、發展農業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巴東縣“長治”工程已經進入“豐產期”……
生態效益,為天地增色
初夏的巴東縣AAA級蓮峽河景區,翠綠溪水潺潺流淌,層峰疊嶂俊秀可人,蟲鳥和鳴穿透叢林。今年“五一”小長假,蓮峽河景區游人疊疊,出現了“井噴”,來自武漢、宜昌和州內其他縣市的1000余名自駕游游客,慕名來到巴人河景區。旅游企業盆盈缽滿。
景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景區有現在的“熱度”,得益于“長治”工程。
蓮峽河小流域總面積22.18平方公里,1994年,水土流失面積13.38平方公里,流失程度達到60.3%。1994年至1998年,通過5年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2平方公里 ,其中,坡改梯112.73公頃,經濟林112.53公頃,水保林340.93公頃,封禁治理446.13公頃,保土耕作168公頃,治理程度達83.7%。
22年來,巴東縣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融”水土保持理念的支持下,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88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近60平方公里。到目前,巴東縣水土流失面積有22年前2196.61平方公里遞減至1380.48平方公里,下降24個百分點;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89年的45.6%上升到當前的54.5%,上升了8.9個百分點。
產業效益,為群眾致富
5月6日,記者在湖北金果茶業公司鏵燁分公司生產車間看到,新增的一條生產線和原有的一條生產線“激情澎湃”,開足馬力生產,相互“PK”。據分公司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分公司生產春茶80余噸,產值突破1200萬元,當地群眾直接現金受益接近700萬元。
湖北金果茶業公司鏵燁分公司現在經營范圍主要是溪丘灣鄉茶葉基地,該基由“長治”工程第一、第二期項目建成,面積9768畝。
22年來,巴東縣堅持開發性治理,探索出了“旅游觀光生態農業”、“果、糧、豬、沼、菜生態農業”、“茶羊共生立體高效生態農業”、“公司+基地+農戶”等治理模式,共發展柑桔、茶葉、魔芋、藥材、干果等經濟果木林9631.9公頃,人均經果林由0.25畝增加到0.74畝,每年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2億元。
通過對坡耕地的綜合整治,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實現糧食增收、保障了項目區糧食安全。新增基本農田8273.37公頃,建設蓄水池1002口、排水溝238.27千米,田間道路78.2千米,沉沙池3835口。人均基本農田面積由0.67畝上升到1.1畝,每年可增加糧食1236萬公斤,農業人均糧食由299公斤提高到412公斤,可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000余萬元。
機制效益,為水保奠基
22年來,巴東縣“長治”工程總投資11.64億元,其中國家投資3608萬元,縣政府配套資金1054余萬元,群眾投勞折資6980余萬元,義務投工4166余萬個。
“資金投入如此之巨,動員群眾之多之廣,取得的成效之大,其根本原因是有一套可持續的、完善高效的投入機制、管理機制、創新機制。”縣水保局局長向園青詮釋說。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工作,涉及農業、林業、水利、水保、發改、財政、扶貧、科技、國土等多個部門,為了協調各方工作,落實責任,縣人民政府成立了巴東縣水土保持委員會,由縣長任主任,委員會設立了獨立的水土保持機構——巴東縣水土保持局,專門負責水土保持工作。同時,各鄉鎮成立了水保辦,負責鄉鎮本轄區的水土保持日常工作,除此之外,各鄉鎮政府還任命村級聯絡員,從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預防監督和項目服務體系。巴東縣水土保持委員會定期研究水土保持資金投入、項目管理、項目效益工作,為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堅持以人為本,實施綜合治理。巴東縣“長治”工程建設緊緊圍繞水土流失嚴重地區,以神農溪、東瀼河、萬福河、清江等大流域為依托,以小流域為單元,以治水為主線,以改造坡耕地為突破口,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農耕措施相結合,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庫區水土保持工程始終以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按照人均1畝基本農田的建設目標,大力實施坡改梯,并配套坡面水系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發展經濟果木林,推行種草養畜,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通過綜合治理,有效解決了農民的生計問題,夯實了治理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實現了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維護。
同時,巴東縣全面推行工程建設公示制、財務報賬制、產權確認制,最大程度的調動了老百姓參與的積極性,夯實了工程建設的群眾基礎。
巴東水保,20余年磨一劍。這寶劍,削去的是荒涼,留下的是錦繡;這寶劍,削去的是迷茫,留下的是信心;這寶劍,削去的是貧窮,留下的是富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