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舉辦“2015中國互聯網農業
發展論壇”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
2015年是“互聯網+”元年。自今年“兩會”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之后,“互聯網+”熱潮風起云涌。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了《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2年聚焦“三農”。意見指出,要圍繞建設現代化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加快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電子支付、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領域,進一步提升農業信息化發展能力和水平。
鑒于此,由中國信息協會主辦的以“2015中國互聯網農業”為主題的論壇于2015年9月18在北京舉辦,就互聯網+農業論壇發展等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與研討。現我單位通知于你們,有需要參加的單位請直接與中國信息協會聯系,報名費為2300元/人(個人報名原價3800元/人)。請將參加報名表格與8月20日前發于協會,報名表格見(附件)。
聯系方式:010-51528344 18611981418
聯系人:朱軍 郵箱:nyxx007@163.com
網址:www.ciia.org.cn
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一區5-5(三里河東路國家工商總局對面)三層
附件:互聯網農業發展論壇方案及注冊表.doc
附件1:
2015中國互聯網農業發展論壇方案
主題: 融合、創新、轉型、升級
中國 北京/2015年9月18-19日
一、會議組織
指導單位:農業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信息協會
承辦單位:北京遠大智慧管理咨詢中心
支持單位: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科院
二、參會對象
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各地方農業主管部門信息化領導機構負責人、國內外相關行業組織與研究機構專家,專業院校、農業園區、農業企業信息化建設負責人、農業網站、農業信息化技術供應商、供銷合作社、方案提供商代表、農業信息化投融資機構專家、新聞媒體等。
三、參會注冊有關情況
國內代表參會注冊費用:(3800元/人);境外代表參會注冊費用:USD1000/人(會費含會議期間資料、會務、餐飲費,不含交通、住宿費)。
四、擬定議程與主要活動安排
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
09:00-14:00 參會代表注冊報到
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下午
14:00-17:30 開幕式與全體會議
開幕式致辭與演講/14:00-15:00
致辭與演講嘉賓:
農業部有關領導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領導
中國信息協會有關領導
15:00-15:20 / 茶歇
第一單元/融合創新--信息化智能化引領農業轉型升級/15:20-17:30
演講題目:我國農業信息化智能化最新政策與規制
國內外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農業信息化資源統籌與頂層設計
農業信息化投資建設與運營模式
農業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
演講嘉賓: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楊國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部長葉興慶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高萬林
農業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吳秀媛
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紀華
18:00-20:00/中國優秀農業網站頒獎晚宴
2015年9月19日(星期六)/上午
第二單元/互聯網農業/09:00-10:30
演講嘉賓: 國家發改委新興產業發展中心金融部主任眭銀平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
北京市城鄉經濟信息中心主任劉軍萍
《農民日報》社副總編李永生
聯想佳沃總裁陳紹鵬
阿里聚土地總監章新光
成樸資本總裁綠鏈集成服務公司董事長劉樹江
10:30-10:50 / 茶歇
第三單元/農產品電子商務/10:50-12:00
演講嘉賓: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副院長李鳴濤
中國建設銀行網絡金融部電子商務處長葛立圣
山東省壽光市農業局局長楊維田
山西貢天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和平
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商城總裁米克
淘寶特色中國負責人孫黎明
12:00-13:00 / 自助午餐
2015年9月19日(星期六)/下午
第四單元/農業物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14:00-15:30
演講嘉賓: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主任賈敬敦
天津農委市場信息處信息中心主任官宏義
中國農業大學宜興農業物聯網研究中心教授李道亮
中國農業科學院教授孫忠富
中國電信云計算公司總經理王峰
百度公司大數據部高級總監朱永忠
15:30-16:00/ 茶歇
第五單元/信息化與農產品溯源/16:00-17:30
演講嘉賓: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追溯管理處處長張夢飛
順豐優選信息安全事業部王鑫經理
阿里巴巴滿天星項目負責人安糖
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魏建鋒
17:30-17:40 /大會閉幕
致辭嘉賓:中國信息協會有關領導
五、合作媒體
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中國新聞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中國食品報、中國食品質量報;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中新網、中國農產品加工信息網、食品伙伴網等20多家媒介機構全程報道。 |